朗心致远 2023-06-07
1974年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枯竭的概念,指工作者由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耗竭感。高校心理咨询师是职业耗竭的高发人群。
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例如及时配备和更新使用的心理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耗竭。例如使用心理测评系统类的心理设备取代繁重的重复性数据收集工作,可以增加咨询师的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效率那么有助于心理咨询师展开工作的心理设备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平台基于树理论、空心病理论、大数据等技术研发,主要用于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信息化管理。
平台具有四级架构,可以完成班级、院系、中心、学校协同工作,具有学生端和管理端,包含心理测评、预约咨询、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危机库管理、心理周月报、特殊案例上报、会商管理等功能,学生可通过平台提高核心素养、增强心理意识,心理委员、辅导员、院系书记、心理咨询师、学校管理者可通过平台进行智能、协同管理,完成危机防控、干预四级体系管理。
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完成风险筛查、日常心理检测,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系统将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专业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将原有测试、分析流程信息化处理,辅助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
系统内含用户档案、测试者管理、咨询师管理等七大功能模块,咨询师可根据访谈信息对用户作品进行分析、评估,给出咨询建议。同时,系统支持分析项目自定义添加、自主建立档案模板、自主添加咨询师信息、支持绘画图片多个导入、用户档案一键导出等。
通过将用户作品、测试报告转化为信息化管理,方便心理工作者管理组织成员心理档案、提高咨询效率、进行风险筛查、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系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生物反馈技术,以系统脱敏技术为理论指导,帮助用户降低应激反应、提高身心耐受力。
系统具有特定恐惧、高空恐惧、幽闭恐惧、社交恐惧等多个主题,通过VR技术设置仿真场景,用自然方式与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训练,在系统脱敏技术的指导下进行逐级脱敏,从而帮助用户提升身心耐受力,减少个体在真实环境中由错误操作导致的二次伤害。
通过搭建VR仿真情境,进行系统脱敏、心理放松等心理干预训练,帮助用户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降低个体应激反应、提高身心耐受力。同时,高沉浸感体验可以增加用户训练的趣味性,增强其积极主动性。
系统基于脑波诱导、双耳拍频、音乐放松、正念冥想等心理减压放松技术,以蓝牙脑波发带为媒介开展正向情绪训练,帮助用户提升情绪稳定性。
系统将基本音(正弦波)分别送入耳机的左右声道,利用双耳频率差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能被感知到的第三个音,利用不同频段的音波使大脑产生相应脑电波,从而帮助个体稳定情绪。系统内置脑波音乐、脑波监测、音乐调节、冥想放松、助眠工具等不同功能模块,通过采集用户脑波反馈数据,结合音乐、场景、指导语等形式提供减压放松方案,且训练结束后,系统可自动出具图文并茂的按报告,用户可根据报告进行训练调整、及时了解身心状态。
通过系统化训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缓解身心疲劳、精神压力,引导正性情绪的良性发展。
系统基于心理急救技术研制,主要用于危机事件发生后人员心理紧急调节,进行及时训练及早干预,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产生和近一步恶化。
系统采用单机版形式,无需联网即可训练,具备游客体验模式和注册登录两种模式,具有心理评估、危机干预、HRV监测、眼动训练、档案建立等功能,以全流程服务的方式,从心理评估、方案匹配、服务实施3步骤提供指导式方案完成心理急救,通过8种心理急救方法进行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生活变故等事件发生后人员心理紧急救援及危机干预。
通过该系统可以促进个体情绪平复、强化稳定感和安全感、增强适应性恢复。